第十屆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在我校舉行 劉圣博攝影
9月16日至17日,第十屆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我校舉行,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外150所高校的370件作品參加總決賽。
本次大賽以“十年風華,賦能未來”為主題,設立“海洋能源高效開發與利用裝備”“油氣綠色高效開發裝備”“新能源制備裝備”“可再生能源裝備”“其他能源裝備”“企業命題”六大賽道,參賽項目涵蓋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多個技術領域,從深海到航天,從高端頂尖技術到農業生產方面的應用,充分展現了廣大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本領,體現了石油裝備的創新發展趨勢和石油裝備解決現實問題的實用性價值。
開幕式現場 楊安攝影
9月16日,大賽總決賽開幕式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書記王勇,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會長劉宏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丁雪梅,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陸瑩,中石化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峻喬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周鵬主持開幕式。
黨委書記王勇致辭 楊安攝影
王勇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建校70周年,學校70年來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求為己任,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勢,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于2014年發起舉辦首屆中國研究生石油裝備創新設計大賽,創辦10年來,大賽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增強,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希望通過本次大賽進一步夯實創新教育、促進學術交流、展示創新成果,促使更多的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進一步推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大賽自今年6月份啟動,經過初賽、復賽的層層選拔,370支團隊從1654支報名隊伍中脫穎而出進入總決賽。決賽團隊通過路演與答辯相結合的形式展開比拼。
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學校副校長周鵬觀看作品展 楊安攝影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會長劉宏斌觀看作品展 王麒淼攝影
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劉永紅觀看作品展 王麒淼攝影
在路演現場,來自浙江大學團隊研發的“深海仿生機器人”以獅子魚的獨特外形,吸引了專家駐足。團隊成員阮東瑞介紹,項目從深海獅子魚的身體結構中獲得了靈感,設計了一只可以在深海遨游的軟體機器人,首創了“軟基體-硬散布”的融合體設計理念,將電子器件的耐壓本領提高120%,使其可承受馬里亞納海溝10900m超高水壓,推動了軟體機器人在深海工程領域的應用,相關研究在Nature雜志上發表。
團隊進行答辯 王麒淼攝影
在答辯現場,370支團隊匯報作品的創新點、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全液壓智能蓮藕采收作業裝備”團隊介紹道,團隊研發的多孔旋轉射流結構裝置解決了藕塘作業過程中射流回路堵塞裝備的難題,填補了因藕塘作業環境復雜水力系統吸水口雜質堵塞的問題。
經過角逐,浙江大學《深海仿生軟體機器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井套管水下等離子弧熔融拆除關鍵技術研究》等36項作品獲一等獎,哈爾濱工程大學《深水管道內封堵器及快速復產系統》等75項作品獲二等獎,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北斗導航雙碳節能多能源驅動海水制氫集群》等251項作品獲三等獎,授予浙江大學《深海仿生軟體機器人》、西安石油大學《超強低損傷射孔彈綜合優化設計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廢料”變“燃料”——新一代工業有機廢液高效清潔焚燒關鍵技術與裝備》3個作品“能源裝備之星”稱號,同時評選出44個優秀組織單位及36名優秀指導教師。
大賽期間還舉辦了人才交流會和企業招聘會。石油行業專家們就行業形勢及石油裝備相關問題進行交流,拓寬了石油裝備歷史發展、裝備信息化技術、裝備安全技術等方面的視域。
“這次比賽讓我們受益很多,接觸到很多有創新性的東西。有一項金屬表面防腐與密封技術令我大受震撼,他們將噴射電沉積應用于密封,從最經濟的角度切入,具有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鎳基枝晶型水分解電極制備裝置與工藝探究”團隊成員吳鴻坤表示。
第十屆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在我校舉行 楊安攝影
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為“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于2014年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發起設立。賽事以“競賽培養人才、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圍繞能源裝備的技術創新,打造研究生創新交流實踐平臺,打造政產學研用合作創新平臺,滿足國家裝備制造業高層次人才需求,促進國家能源裝備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