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體系及其相關情況
與本專業畢業要求相適應的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如表5-4-1所示,其中《材料力學II》、《機械制造工程基礎(雙語)II》、《流體力學與流體傳動II》、《機電信息檢測與處理技術II》、《油氣裝備工程II》課程的學分為這些課程所開設的實驗學時所占學分。
表5-4-1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列表
知識領域 (非課程名稱) |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課程性質 | 畢業要求 | 認證要求 | 自評 |
工程訓練 | 1 | 金工實習 | 4.0 | 必修 | 36.5/180=20.3% | ≥20% | 合格 |
2 | 工程測繪 | 1.0 | 必修 | ||||
3 | 互換性綜合實踐訓練 | 2.0 | 必修 | ||||
實驗課程 | 4 | 大學物理實驗 | 1.0 | 必修 | |||
5 | 材料力學II | 0.25 | 必修 | ||||
6 | 機械制造工程基礎(雙語) II | 0.125 | 必修 | ||||
7 | 流體力學與流體傳動II | 0.5 | 必修 | ||||
8 | 機電信息檢測與處理技術II | 0.375 | 必修 | ||||
9 | 油氣裝備工程II | 0.25 | 必修 | ||||
課程設計 | 10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2-1) | 1.0 | 必修 | |||
11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2-2) | 2.0 | 必修 | ||||
12 | 專業綜合設計 | 2.0 | 必修 | ||||
生產實習 | 13 | 電工電子學實習 | 2.0 | 必修 | |||
14 | 計算機測控技術綜合實踐 | 2.0 | 必修 | ||||
15 | 專業外語綜合實踐 | 1.0 | 必修 | ||||
16 | 專業實習 | 3.0 | 必修 | ||||
畢業設計 (論文) | 17 | 畢業設計 | 14.0 | 必修 | |||
合計 | 36.5 | 畢業要求總學分180 |
與本專業畢業要求相適應的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類課程,共有17個教學環節,合計36.5學分,占總學分20.3%,滿足課程體系對該類課程設置的要求。
(1) 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如表5-4-2所示。
表5-4-2 實踐教學體系
環節名稱 | 內容要求與教學方式 | 學分要求 | 考核與成績判定方式 |
工程測繪 | 通過機械測繪將課程內容有機的聯系起來,以達到增強學生綜合運用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并為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以及從事機械工程設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熟悉機械工程測繪的方法和步驟,掌握繪制零部件草圖和示意圖的基本技能,掌握標準件和特殊零件的測繪方法,熟悉常用測繪工具和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測量技巧,了解零件的加工工藝和裝配結構要求,提高繪圖、審圖和工程設計的能力。 | 1.0 | 1)測繪的紙質圖樣 2)產品創新設計與課堂討論表現 3)測驗或面試 4)考勤與平時表現 |
大學物理實驗 | 大學物理實驗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實驗。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思想、基本方法與主要過程,培養與提高學生基本的科學實驗技能、從事科學實驗的基本素質,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分析與研究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以及實驗創新能力,為后續課程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實驗基礎。 | 1.0 | 環節1:基礎理論 環節2:實驗操作 環節3:實驗報告 環節4:課程論文 |
電工電子學實習 | 本課程是配合《電工電子學》課程而獨立開設的一門技術基礎類綜合實踐課程。通過對實用電路的裝配、調試、故障排除和典型電路的分析、設計、制作,掌握器件的識、讀、測及焊接、裝配等工藝和安全用電常識,鞏固并加強學生對所學電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其具有較強的動手實驗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 | 2.0 | 環節1:仿真設計 環節2:焊接工藝 環節3:電路組裝與聯調 環節4:實習報告 |
自主發展計劃 | 通過修讀輔修、雙學位課程、第二課堂等環節,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滿足個性學習的需求;促進學生跨學科發展,培養知識復合型人才;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 10.0 | 至少取得10個自主發展計劃學分,社會實踐、科技創新中分別至少取得2個學分。 |
(2) 每個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的課程設計
每個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的課程設計如表5-4-3所示。
表5-4-3 課程設計情況
設計名稱 | 內容要求與教學方式 | 學分要求 | 考核與成績判定方式 |
專業綜合設計 | 《專業綜合設計》是畢業設計之前,培養學生理論課程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機電系統綜合設計實踐教學訓練環節。學生根據各自選擇的設計題目,在導師的引導下組成設計小組,確定設計題目并明確設計內容、劃分組員任務并開展設計工作。課程訓練包括文獻查閱和資料整理、方案對比分析和確定、系統詳細設計及計算、三維模型的建立或工程圖紙的繪制、設計說明書的撰寫、準備匯報材料并進行答辯等環節。通過本課程訓練,旨在讓學生初步掌握機械系統工程的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機械系統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基本技能,包括文獻查閱和整理能力、團隊寫作能力、工程設計計算能力、結構建模能力、圖紙繪制能力、科研報告撰寫能力、成果展示和表達能力。 | 2.0 | 環節1:平時工作進展和能力表現 環節2:口頭答辯考評 環節3:設計報告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2-1) |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以編程上機計算為主,繪圖分析為輔,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各教學環節。通過對一個典型機械執行機構的運動分析、動態靜力分析、真實運動規律分析或飛輪設計,使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綜合訓練:(1)將機械原理課程各章知識綜合應用于解決工程實際問題;(2)將數學、力學、計算機編程知識綜合應用于工程實際問題分析;(3)用圖紙、程序、設計報告等方式正確表達設計計算方案;(4)就機械工程問題與同行進行有效溝通,清晰表述自己的想法或回應質疑。 | 1.0 | 環節1:平時表現 環節2:圖解法機構運動、動力分析 環節3:程序編制及調試、結果輸出 環節4:編制設計說明書 環節5:答辯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2-2) | 主要內容:傳動方案設計、設計計算、結構設計(裝配草圖繪制、計算機裝配圖繪制、計算機零件圖繪制)、編制設計說明書。通過課程設計學習初步培養機械傳動裝置的設計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機械傳動裝置的設計方法、設計步驟和進行設計基本技能的訓練,如材料選擇、受力分析、計算、繪圖、編寫設計報告、查閱資料等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機械傳動裝置設計的初步能力,為專業綜合設計和畢業設計打下基礎;初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的作風。 | 1.0 | 環節1:平時表現 環節2:編制設計說明書 環節3:答辯 環節4:設計計算 環節5:手工繪制裝配圖 環節6:計算機繪制裝配圖 環節7:計算機繪制零件圖 |
(3) 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企業學習經歷
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企業學習經歷如表5-4-4所示。
表5-4-4 企業學習經歷情況
類別 | 內容要求與教學方式 | 時間及學分要求 | 考核與成績判定方式 |
金工實習 | 《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并且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技術基礎必修課程,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加對石油行業了解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了解機械加工制造和油氣生產工藝流程、建立機械工程和石油工程概念的奠基課程。結合新的教學需求,近些年該課程教學內容有了很大拓展,主要包括機械基礎知識、測量技術、工程材料及熱處理技術、成型技術、表面切削技術、新型現代加工技術、石油工業技術等七部分。 | 4周/4.0 | 環節1:平時表現 環節2:實踐考核 環節3:理論考試 環節4:實習報告 |
專業實習 | 本課程通過在加工廠和油田現場的參觀和學習,使學生熟悉油氣鉆采工藝過程、加工方式及裝備,了解石油機械設備的結構組成、操作、動作順序,以及企業生產組織、項目管理和經濟決策過程和一般規律,建立機械制造生產過程的概念,認識石油工程設備、工具及儀器儀表的結構、原理、性能和用途,通過實習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感性認識,加深對油氣裝備和機械制造生產過程的理解,提高其在生產實際中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認識社會,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學習工人師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優秀品質和敬業精神,了解機械工程師的社會責任以及其在工程實踐中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 3周/3.0 | 環節1:實習表現 環節2:實習筆記 環節3:實習報告 |
(4) 以團隊形式完成的實踐教學活動
以團隊形式完成的實踐教學活動如表5-4-5所示。
表5-4-5 以團隊形式完成的實踐教學活動
環節名稱 | 內容要求與教學方式 | 學分要求 | 考核與成績判定方式 |
互換性綜合實踐訓練 | 在理論學習討論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機械系統的設計、檢測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正確理解圖面標注的各項技術要求,了解并掌握現場零部件尺寸、形位公差的檢測方式,以判斷零件的合格性,在設計零件時,使學生能對零件結構合理選擇和應用各公差標準,具備初步的幾何量精度設計能力,為后續機械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課程以綜合實踐訓練為主導,基礎理論知識采用講授、小組討論和自學結合的方式進行,配合作業、實踐報告及研討報告,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完成課程的教學工作。 | 2.0 | 環節1:平時成績 環節2:結課考試 環節3:實踐環節訓練 |
計算機測控技術綜合實踐 |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嵌入式系統的概念、組成及特點,嵌入式系統開發過程,嵌入式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輸入與輸出接口的設計及抗干擾,嵌入式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等。通過學習本課程的內容,使學生掌握嵌入式控制系統的構成,學會嵌入式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輸入與輸出接口的設計和軟件設計,掌握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的知識和應用方法,初步具備應用這些知識進行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與運用的基本能力。 | 2.0 | 環節1:考勤 環節2:平時表現 環節3:結課考試 |
專業外語綜合實踐 | 本課程是是一門介紹專業英文文獻檢索、閱讀、管理,專業英文文獻翻譯,專業英文摘要寫作以及專業英文演講方法和技巧的課程,課程講授如下內容:機械工程專業英文詞匯、領域內著名期刊、常用英文數據及使用方法、文獻管理軟件的使用方法、專業外文文獻的翻譯技巧和方法、科技英文文獻摘要的寫法、科技論文PPT制作及口頭報告。其目標是使學生逐步完成從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的過渡,擴大學生機械工程專業科技英語詞匯量,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科技文獻閱讀能力,了解專業最新發展動態,熟練使用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獻管理軟件,能夠獨立完成畢業設計中的翻譯工作以及畢業論文中的英文摘要書寫工作,具備初步的英文口頭匯報的能力。 | 1.0 | 環節1:課堂表現 環節2:平時作業 環節3:課程匯報 環節4:結課報告 |
(5) 近三年畢業設計(論文)分布情況
結合本專業特點及歷年畢業設計(論文)撰寫思路,將其分為四個類別,各類論文中包含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近三屆畢業設計(論文)的分類比重如表5-4-6。
表5-4-6 近三年畢業設計(論文)分類情況統計
類別 | 分類基本描述 | 論文中需包含的基本內容 | 該類論文所占比重 | ||
2016屆 | 2017屆 | 2018屆 | |||
A.工程設計 | 石油鉆采機械及工具設計、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機械電子控制系統設計 | 需求分析、現有解決方案的問題、解決方案的具體步驟 | 53.8% | 62.1% | 47.7% |
100/186 | 123/198 | 94/197 | |||
B.理論研究 | 對現有理論的改進、新模型的構建、新評估體系構建、新處理方法研究 | 現有理論的綜述、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之處 | 26.9% | 20.2% | 36.0% |
50/186 | 40/198 | 71/197 | |||
C.實驗研究 | 開展實驗并基于實驗數據所開展的一系列研究 | 實驗設計、實驗數據展示、數據處理方法、實驗結果對比 | 7.5% | 8.6% | 5.1% |
14/186 | 17/198 | 10/197 | |||
D.仿真研究 | 論文思路為運用ANSYS、ADAMS、ABAQUS等仿真軟件及基于其計算結果的分析評估方面研究 | 仿真工具選擇合理性論證、仿真模型構建、結果評估 | 11.8% | 9.1% | 11.2% |
22/186 | 18/198 | 22/197 |
(6) 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的情況
表5-4-7 實踐基地情況統計
基地名稱 | 校外合作方 | 承擔教學任務 | 學生在基地考核方式 | 每年進基地學生數 | ||
2015-2016 | 2016-2017 | 2017-2018 |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專業實習 | 考勤+實習報告 | 189 | 201 | 205 |
石大科技勝華石油化工培訓中心實習基地 | 石大科技勝華石油化工培訓中心 | 專業實習 | 考勤+實習報告 | 189 | 201 | 205 |
山東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專業實習 | 考勤+實習報告 | 189 | 201 | 205 |
勝利油田實習基地 | 勝利油田(多家單位) | 專業實習 | 考勤+實習報告 | 189 | 201 | 205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瑞控股集團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 | 1、石油裝備實習 2、畢業設計 | 1、石油裝備實習:考勤+實習報告 2、畢業設計:考核方式平時表現/指導教師評閱/評閱教師評閱/畢業答辯 | 36(僅對機自卓越和實驗班學生) | 37(僅對機自卓越和實驗班學生) | 36(僅對機自卓越和實驗班學生) |
上述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為本專業必修課,學生須修滿全部36學分,才能滿足畢業要求。
5.3 實習、實訓類課程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其對畢業要求的支撐
通過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和相關部門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等;在從事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倫理等各種制約因素;創新和優化本專業人才培養實踐課程和環節的結構體系,形成“實踐鍛煉四年不斷線”實踐教學體系。
①一年級學生開展金工實習、工程測繪等基礎實踐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參加物理、數學、英語、“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基礎類全國大學生競賽,鍛煉學生;
②二年級學生進基礎性實驗室,在公共基礎實驗平臺上開展大學物理實驗、數學實驗、電工電子學實習,并在夏季小學期進行計算機測控技術綜合實踐,使學生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機電系統制訂實驗方案、構建實驗系統,安全地開展實驗;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學生自主創新等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③三年級學生進入專業基礎實驗室,結合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互換性綜合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了解、選擇與使用恰當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實現對復雜機械工程問題的預測和模擬,正確理解其局限性;夏季小學期進行三周的專業實習,讓學生參與機械工程尤其是油氣裝備工程實習和實踐,掌握工程相關背景知識,使學生為學習專業課建立必要的感性認識和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設計創新大賽,提高學生實驗實踐技能;
④四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外語綜合實踐”、“專業綜合設計”和“畢業設計”,培養能力如下:能夠運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獻研究,對復雜機械工程問題,在多種方案中尋求解決方案,進行影響因素分析獲得有效結論;能夠開發或選用滿足特定需求的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機械設計、制造和研發工程實踐;能夠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和復雜機械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總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了四年內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專業實踐訓練不間斷,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過程與機械工程領域問題緊密結合,形成具有石油特色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實踐教學體系。
5.4 畢業設計(論文)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況
畢業設計(論文)(以下簡稱畢業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為了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從學校到學院都制訂了嚴格的管理措施。院部成立畢業設計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本單位畢業設計工作,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成立系一級的畢業設計工作小組,并有專業的畢業設計負責人對畢業設計質量把關,開展畢業設計的選題和審核等各項工作。整個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主要通過如下幾個環節。
(1) 選題要求:畢業設計選題應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能夠使學生受到充分的訓練,達到畢業設計的指標點要求。注重與科學研究、生產實踐、社會實際等相結合,其比例應不低于80%;綜述類、課件類課題不能作為本科畢業設計的選題。專業綜合設計中的類似課題也不允許作為畢業設計的選題。應提供數量充足的選題,選題的難度和工作量要同時滿足畢業設計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能力,以保證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順利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對于多人合作完成的題目,應有明確的分工要求,保證每名學生工作量飽滿且受到系統綜合訓練。選題在第七學期完成,題目由指導教師負責申報,經系審核、院部畢業設計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公布。題目選定后,不得隨意更換,確需更換的,須經院部批準。
指導教師由治學嚴謹、責任心強、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工程技術人員擔任。須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每名指導教師同時指導的學生原則上不超過8人。指導教師應認真制訂任務書,定期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并負責審核學生的周進展報告。具體指導效果及時通過畢業設計系統進行反饋。
(2) 中期檢查:由于畢業設計實行導師負責制,每個指導教師應對所指導學生整個畢業設計中的教學活動負責。指導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著手解決,對于基礎相對差、實踐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單獨進行輔導。學校為進一步加強畢業設計的管理,確保畢業設計工作的質量,每年均開展畢業設計中期檢查工作。學校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學生參加畢業設計中期匯報,院部可以根據自查情況,增加部分學生參加中期匯報,以確保學生的畢業設計的進度和質量。
中期匯報以院部為單位進行,各院部成立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專家組原則上由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且必須含一名院外專家。學生通過PPT匯報畢業設計開展情況,并接受專家組的詢問,時間為5分鐘。專家根據學生匯報情況對其研究內容和方法提出建議。
(3) 論文撰寫及評閱:學校在學生答辯前對學生進行答辯資格審查,根據畢業設計任務書以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本科畢業設計撰寫規范”的要求,檢查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學生的畢業設計的重復率不大于30%,對于重復率超過規定標準的除了要重新修改論文外,還要參加學院集中答辯。
論文評閱工作應在答辯前進行,由評閱教師對畢業設計的內容和質量進行評閱,并寫出評閱意見和畢業設計成績。評閱教師應具備指導教師資格。
(4) 畢業設計答辯:各院部成立畢業設計答辯委員會,設立答辯小組,負責本單位的答辯組織和實施工作;答辯小組由3-5人組成,設組長1人(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秘書1人;指導教師應回避所指導畢業設計的評閱和答辯工作。對于在校外做畢業設計學生,答辯環節不可缺少,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具體方式由院部確定。答辯過程包括學生自述和答辯小組提問兩部分,時間不少于15分鐘。學生應重點介紹畢業設計研究內容、工作開展情況、任務書完成情況等,并回答答辯小組提出的問題。答辯小組提問應側重畢業設計關鍵內容,重點在鑒別學生獨立完成工作的情況,有無抄襲的情況。原則上有一定深度的問題不少于3個。
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使用百分制,按照指導教師評定成績占40%、評閱教師評定成績占20%、答辯小組評定成績占40%的權重確定其總成績;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最終成績由答辯委員會審定,原則上畢業設計(論文)的優秀率不超過20%,良好率控制在40%內,其余為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為了科學客觀的評價畢業設計質量,減輕學院畢業設計成績計算工作量,學校從2018屆畢業設計開始,畢業設計評價由定量評價改為定性評價,評價成績從原來的百分制改為等級記分制,具體等級分為二級:通過和不通過。畢業設計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價成績、評閱教師評價成績和答辯成績三部分綜合而成。三項成績均為“通過”,則總成績為“通過”;一項評價成績為“不通過”的,需要學院審核認定;兩項及以上評價成績為“不通過”,則總成績為“不通過”。評選推薦校級優秀畢業設計,原則上推薦比例不超過參加畢業設計總人數的5%。
(5) 校外畢業設計。校外做畢業設計學生須提交申請,由校內指導教師、各專業畢業設計負責人和教學院長逐級審核,重點審核畢業設計選題、任務書和接收單位保障條件。院部須與接收單位簽署指導協議,明確相關責任和義務,協議具體內容由院部和接收單位商定。院部和接收單位需為學生配備校內、校外指導教師。近三年校外專家參與畢業設計情況見表6-1-2。
表6-1-2 近三年校外專家參與畢業設計情況
姓
單 位 | 專業職稱與職務 | 兼職時間 | 承擔的教學工作 | 近三年實際工作量 | |||
2015 | 2016 | 2017 | |||||
許益民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梁會高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杜永欣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褚曉冬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陳昌華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王 濤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印成田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何茂磊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
孫國安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高工 | 2015-2017 | 畢業設計 | 3個月 | 3個月 | 3個月 |